千分尺读数及使用 ***
1、千分尺读数 *** 先读固定刻度 再读半刻度,若半刻度线已露出,记作 0.5mm;若半刻度线未露出,记作 0.0mm;再读可动刻度(注意估读)。记作 n×0.01mm;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+半刻度+可动刻度+估读 由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结果精确到以mm为单位千分位,故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。
2、总读数:将固定套筒读数与微分筒读数相加,即为被测物体的尺寸。示例:假设固定套筒读数为5毫米,微分筒读数为245格(估读到千分位),则总读数为5+0.2345=2345毫米。带有游标刻度的千分尺:固定套筒与微分筒的读数 *** 与标准刻度千分尺相同。游标刻度用于进一步细分微分筒的读数,提高测量精度。
3、千分尺的测量 *** 首先旋转棘轮将测钻与测微螺杆的距离调到稍大于物体尺寸,然后将被测物放入其中,慢慢旋转棘轮至发出咔咔声时方可开始读数。先读固定刻度,再读半刻度,若半刻度线已露出,记作0.5mm,若半刻度线未露出,记作0.0mm,再读可动刻度(注意估读)。
求解答千分尺怎么读数?
1、千分尺的读数 *** 如下:观察主尺读数:首先,查看千分尺主尺上的整数部分读数。这是测量值的主要部分,通常以毫米为单位。读取微分套筒刻度:接下来,观察微分套筒上的刻度。微分套筒上的每一个小刻度代表0.01毫米。需要确定微分套筒上的刻度线对准了主尺上的哪一条刻度线,以此来确定小数部分的读数。
2、千分尺的读数原理是通过比较初读数和末读数来求得实际测量长度。具体来说:初读数检查:在使用千分尺进行测量之前,首先需要检查砧台和测量轴的端面在接触时的初读数值。这个初读数值可以是正值、负值或零,它代表了测量前的基准位置。
3、每旋转微分螺杆半圈,测微螺杆就会向前推进0.01毫米,这就是千分尺的卓越之处,它能让你的测量精度达到惊人的0.01毫米,甚至可以估读到更精细的0.001毫米。想象一下这张示意图,当螺杆显示读数为10时,上方的刻度指向12,这表示微分套筒上的0.01毫米刻度线已经偏移了2个单位。
4、千分尺读数时,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,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(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),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,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,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,即0.001毫米。
5、千分尺的读数记录方式: 记录时一般上靠一位。例如,如果测量结果为1053,通常会记录为106。这种记录方式有助于快速判断产品是否满足尺寸要求。 如何利用千分尺的读数判断产品合格与否? 考虑尺寸公差。在判断产品合格与否时,需要明确上极限和下极限尺寸。
外径千分尺怎样读数?
1、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步骤如下: 数显千分尺 测量值:直接读出所显示的数据。刻度显示千分尺:测量值:主轴刻度+副轴刻度 我们根据如下图所示的主轴和副轴放大图,说明如下。〈1〉 首先读出副轴边缘在主轴上的刻度。由于其边缘在主轴上处于7和5之间,所以主轴刻度是7mm。〈2〉 读取和主轴刻度基线重合的副轴刻度。
2、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*** ,横排的第二行每格代表1毫米,上方的之一行表示每毫米的中间刻度,圆圈上的刻度圈代表半毫米,一圈总共有50个小格,每个小格即为1丝,相当于0.5毫米等于50丝。
3、外径千分尺的牙距是0.5mm,所以游标转1圈为0.5mm,每1格为0.01mm。尺杆上面是毫米的整数读数,下面为0.5毫米的读数。下面读取图1的读数:尺杆上面整数33,下面0.5,游标0.27,合计33+0.5+0.27=377mm,图2,尺杆上面整数53,下面0.5,游标0.19,合计53+0.5+0.19=569mm。